科室动态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肾脏病学:勇攀医学高峰 引领全省肾脏病学发展
为鼓励和支持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22年,山东省卫健委确定了首批101个医药卫生重点学科、40个重点实验室。今天聚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雷技竟 )肾脏病学学科。
经过老中青三代肾脏病专家30余年的不懈努力,省立医院肾内科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山东省肾脏疾病临床、科研、教学、培训中心,在全省肾脏病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中发挥着带头和指导作用。
作为山东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主委单位、山东省肾脏病质控中心、国家卫健委首批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国家卫健委肾脏病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分中心、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学科拥有以王荣教授为带头人的高学术层次梯队,并于2015年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聚焦疑难危重
打造先进诊疗体系和独特方案
“患者的需求,就是医者持续创新和学科发展的驱动力。”省立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肾内科主任、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王荣介绍,作为省内规模最大的肾脏病诊疗中心,学科从人才培养、技术提升等方面不断夯实根基,以更好地服务于全省肾脏病患者。
在王荣的带领下,学科营造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注重人才培养的氛围,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专业结构合理、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团队,形成了自己的医疗特色。
如今,肾脏病学科共65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11人、中级18人;博士(后)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现开放常规床位53张,透析室床位40张,年门诊量平均逾4万人次,年血液透析30000余次。
多年来,学科以创新为引擎,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山东省肾脏病诊治水平持续提高。学科针对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损伤、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肾衰竭形成了先进科学的诊断治疗体系,开展肾穿刺活检、肾病病理诊断技术、腹膜透析置管术、腹透患者管理、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以及疑难、复杂血管通路处理,尤其是转位瘘、高位瘘成形术、人造血管内瘘手术、超声介入下内瘘狭窄的PTA手术、内瘘狭窄闭塞后维护等。
在此基础上,学科总结出独特的慢性肾脏疾病一体化治疗方案,医疗科研水平始终居于国内先进地位。参与制定肾脏病诊疗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临床路径以及行业规范等,承担着全省疑难危重病例会诊任务,负责全省肾脏疾病及血液净化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并指导基层医院学科建设和医疗工作开展。
罕见及遗传性肾脏病长期以来存在确诊手段少、诊断率低、缺乏针对性治疗药物以及部分药物价格极其昂贵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省立医院肾脏病学科联合省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成立罕见肾脏病学全生命周期管理协作组,开设了遗传及罕见肾脏病专病门诊,涵盖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遗传性肾结石病、低磷性佝偻病、法布雷病、结节性硬化等遗传及罕见肾脏病,为患者带来希望,并逐步建立了多学科团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为山东省肾脏病学领域的领头羊,近年来团队充分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先后指导多家三级医院开展肾穿刺活检、腹膜透析置管、动静脉内瘘等技术,为提高山东省肾脏病诊疗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科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得到省内同行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广泛认可。
紧跟医学前沿
登上国际学术舞台
依托国内一流的肾脏病科研条件和设备,肾脏病学科坚持科教与临床并重,团队长期致力于肾脏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丰硕——
相关研究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以及山东省科技发展和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共计14项,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国际协作项目、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项目子课题等多项重大课题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80余篇。
近年来,学科与国内一些知名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开展长期合作,学术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肯定,累计50余篇论文在美国肾脏病学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年会、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血液净化论坛、世界肾脏病大会、亚太肾脏病学会年会、欧洲肾脏病学会—欧洲透析与移植协会大会,进行口头及壁报交流。在慢性肾脏病的机制与应用研究中取得较大突破,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1项、山东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研究成果“滋肾活血膏”获发明专利,并作为院内制剂投入临床应用,受到广大患者的信任与好评。
“我们将在战略规划、临床研究、搭建平台等方面深挖学科内涵,再攀医学新高峰。”追求卓越的省立医院肾脏病学科将继续向着新目标奋力迈进。